“信不信由你”注解2
5.洗手比戴口罩更能预防感冒,因为感冒大部分通过手接触传播
【注】与我们的常识相左,感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手接触,即被感冒病毒(鼻病毒等)污染的手再接触鼻孔、眼而导致病毒侵入鼻腔黏膜和眼结膜,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出现症状。当然也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大小微粒而直接由呼吸道传播,但流行病学的大量研究表明,这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因此,预防感冒最好的方式是勤洗手,尤其是儿童。而不是戴口罩,更不是多穿衣服。
需要说明的是,新冠病毒的传播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微粒经呼吸道而传播,经手接触不是主要的方式。因此,预防新冠戴口罩是合适的。
6.诺奖得主力推也没用,维生素C对感冒无效
【注】维生素C预防和治疗感冒的疗法源于美国化学家鲍林,他曾经得过两次诺奖,晚年对医学大感兴趣,创立所谓“正分子医学”,极力鼓吹大量服用维生素C(每天1克以上)可以预防感冒和癌症。由于鲍林的盛名,维生素C疗法似乎披上了科学的外衣,一度风靡世界。
然而,循证医学不迷信任何权威,不要说化学诺奖,就算医学生理学诺奖得主,如果没有坚强的证据,他的主张也不会被采信。
2004年的一篇meta分析共收入了7个随机对照试验,11个不同的试验组,3294次成人感冒,对比维生素C(每天至少200毫克)和安慰剂治疗感冒的效果,发现二者在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上没有差异。
2013年的一篇meta分析纳入29项试验,11306例成人感冒,结果一样,感冒后用维生素C不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但是,如果平时定期补充维生素C(每天至少200毫克),可以将感冒的持续时间缩短8%。计算一下,感冒按7天算,可减到6.4天,但这么一点点的改善我们不知道其临床意义是什么,值不值得每天大量吞维生素C。该分析还证明,不论怎样补充维生素C,都不能减少感冒的发病。
也就是说,平时大量补充维生素C不能预防感冒,仅能在得上感冒后缩短半天的病程;感冒后吃维生素C,则任何作用都没有。
自然,维生素C也没有预防癌症的作用。诺奖得主也会说昏话的。
7.感冒有可能并发肺炎,但不大会并发肾炎心肌炎关节炎
【注】我们经常被告知,感冒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等。这其实主要是吓唬人的。
感冒病毒确实有200多种亚型。其中鼻病毒(100多种血清型)约占一半,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加起来约占40%,其他的腺病毒、肠道病毒、偏肺病毒、博卡病毒等均极少。还有部分不明病毒的。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致病病毒是柯萨奇病毒B组、腺病毒、丙肝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细小病毒B19等,这些病毒与感冒病毒家族确实小有重叠,但心肌炎通常不被视为感冒的并发症,而是独立发病。确实,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往往可以追出感冒的症状,非要说就是感冒的并发症,似乎也无不妥。即便如此,它的发生与感冒的治疗无关。治不治,感冒后发生心肌炎的都极少,该发生的都会发生。
而肾炎和风湿性关节炎都是A组链球菌性咽扁桃体炎的并发症,那虽然也属于上呼吸道感染,却不是感冒,二者症状学上有明显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感冒引起的并发症有:急性鼻/鼻窦炎、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导致)、哮喘发作、急性中耳炎。这些才是公认的感冒并发症。
所以,感冒确实是可以引起肺炎的(虽然概率很小),但同样,与治不治疗无关。
8.多数情况下,咳嗽不用止咳,也不用祛痰
【注】需要明确的是,咳嗽并不是病,而是一种生理反应。生病时,气道里各种分泌物的刺激,引起人体咳嗽反射,试图要把这些分泌物排出去。所以,咳嗽其实对疾病恢复是有好处的,把不好的东西排出去,不是就好得快么?
只有在剧烈的咳嗽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尤其睡眠和工作时,才需要用止咳药。然而,不要有太高的期待。迄今为止的关于儿童和成人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止咳药的对照临床试验中,右美沙芬和可待因这两个经典止咳药的疗效与安慰剂相当,或仅有轻微的疗效。而滥用导致的副作用却不可忽视。
祛痰药也是一样。2014年的一篇系统评价认为,迄今尚无高质量的证据表明祛痰药(包括愈创甘油醚、粘液溶解剂、复方药物等)治疗急性咳嗽有效或无效。祛痰药就是一笔糊涂账,不能因为它的名字叫做“祛痰”,就认为它真的能祛痰。
所以,不要咳嗽就条件反射地要用止咳药,而是要针对咳嗽的原因积极治疗。细菌性肺炎用抗菌药物才能止咳,结核用抗痨药才能止咳……
那感冒没有抗病毒药怎么办?没有药物就让它咳呗,咳着咳着就不咳了。
9.儿童感冒不要用任何感冒药,除了退烧药
【注】儿童(12岁以下,尤其6岁以下)感冒不要用除退热药外的任何感冒药是目前国际医学界的共识,这些“感冒药”包括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止咳药、祛痰药、粘液溶解剂等,都不要用。
理由是,迄今为止的大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这些药物用于儿童感冒时并不比安慰剂效果更好,但副作用却很严重。这些药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时,毒性可能更强。尤其是2岁以下,过量使用会导致致命的结果。而即使被教育得最好的家长,也无法保证不过量使用,无法避免非监管下的使用。
为什么要给你的孩子用无效而且危险的药物呢?我有点想不通。